地图及地理词典二合一的《最得要领之袖珍世界地图》

2025-01-05

微信图片_20241208214420.jpg

地图及地词典二合一的《最得要领之袖珍世界地图》

东京大修馆书店出版、诹访德太郎编著的“最得要领之地理历史参考书系列”,包括《最得要领之地理通论》、《最得要领之外国地理》、《最得要领之日本地理》、《最得要领之西洋历史》、《最得要领之东洋历史》、《最得要领之日本历史》和《最得要领之袖珍世界地图》七种,自大正十二年(1923年)开始编纂出版,到二战结束,再版重印次数相当惊人,有的多达数百次,可称战前日本史地类教课书再版重印数一数二之作。

《最得要领之袖珍世界地图》最も要領を得たるスモール世界地図以下简称《袖珍世界地图》全称《新要目准据最得要领之袖珍世界地图暨地词典》,是该系列最晚和最后出版的一种这里的新要目準据しんようもくじゅんきょ指的是按照文部省新颁布的地理教学大纲编制。编者倾注心血耗时三年方才完稿,昭和十三年(1938年)一月初版发行,笔者所藏为昭和十三年十二月三版。与前几种开本不同,袖珍世界地图72左右,漆面精装小巧易携封面、书脊均书以烫银英文书名Suwa·s Newest Small World Atlas and Geographical Dictionary”和出版社名“Taishukan Tokyo”。这本袖珍世界地图》除作为日本国内中等学校、高等学校、专门学校学生地理教科书、报考教师资格证等应试者参考书,以及小学校、中等学校地理课的辅导教材,同时也可供一般读者日常翻阅备查之用。

全书由地图、解说(即地理词典)两部分组成,地图有137128图,道林纸双面彩印,包括世界地图、地文及天文地图、产业及经济地图三大类。世界地图(第1—32图)的编排绘制手法一是图幅顺序颇为独特,以大洋洲为先,次北极、南极、非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欧洲,各大洲采用分层设色绘制,分国图及其他图幅则沿用传统的毛毛虫式晕滃法表示山脉走向。二是注记符号的使用重点突出,现势性较强,如交通通讯方面有铁路、未成铁路、运河、航路(海运航线)、海底电线、无线电信局,而限于篇幅舍弃了(汽车)道路的标绘。此外,对矿山、油井、大使馆所在地、公使馆所在地、古迹、古战场等也给予了标示,还专门用红色字体醒目注明各地的物产分布情况。三是对交通要道、战略要地等另辟附图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像巴拿马运河还单用一页绘制了运河鸟瞰图和运河剖面图;同时贴近时事,对当时政治军事冲突的热点也专绘一图,如第十六图的“张鼔峰(正男山)事件地图”和封底扉页的“德奥合并”图。最后,在涉及中国部分,有第十六图的伪“满洲国”、关东州及上述的张鼔峰事件地图;第十七图伪“满洲国南部”;第十八图“支那本部(其一)”、“支那本部(其二)”、北京附近、济南附近、九龙半岛附近;第十九图“支那”。所占篇幅在分国图中最多,其中在第十九图中可以看到,除开日本占领的台湾和伪满,中国的其他部分则分作“支那本部”、内外蒙古(外蒙古包括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三音诺颜汗部、扎萨克图汗部、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内蒙古包括宁夏省、察哈尔省和绥远省)、新疆省(包括亚尔泰,即阿尔泰)、青海省、西藏,而察哈尔省和绥远省又被圈了起来,标为“蒙疆联合委员会地域”,也就是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地文及天文地图(第33—79图),还包括封面扉页的海市蜃楼的景象和珊瑚岛图解。所谓‌地文即地面上的各种自然形态,包括山脉、河流、海洋、丘陵和平原等地貌特征,实际上就是自然地理。天文图在前(第33—52图),地文图在后(第53—79图),通过天体、日蚀月蚀、太阳系以及地图投影、世界古地图、世界气候、各大洲地质等各种示意图、分布图介绍了天文及自然地理基本知识。

产业及经济地图(第80128图),包括世界人口、宗教、产业、工业地带、交通运输、农林牧副渔矿等的分布图,最末两页是世界各国国旗图和世界时区图。其中又以世界各地农林牧副渔矿等的物产分布图为最多,占了近一半,图幅统一设计为亚欧非大陆、美洲大陆、澳洲大陆三块合一的横幅样式。

解说(地理辞典)1423页,分作重要地名解说4—892页)、人种·探险家解说(893958页)、动植物解说(9591006页)、重要产物解说(10071069页)、地理术语解说(10701207页)、外国地名语根解说(12081231页)六大部分。最后为索引,又分作欧文地名索引、解说地名邦文(即日文)索引、“支那”地名索引、伪“满洲国”地名索引、人种·探险家邦文索引、动植物邦文索引和重要产物邦文索引。这一部分占了全书近四分之三,以出版社新铸的七号铅字印刷,纸张洁白如玉,纸质轻薄呈半透明状,三面书口刷红,字体间距安排密实紧凑,没有留出过多的空白,但还算整齐有致、清晰易读,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手绘风光、名胜、人物、动植物图案和地图,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颇高。

各部分条目大体按照拉丁字母顺序排列,例外的情形在地名解说的第六篇亚洲第二章“满洲帝国”、第三章关东州、第四章“支那”以及地理术语解说全篇则是按照日文五十音顺片假名排列。地名解说是辞典部分的大头,共分七篇,篇下分章,章下有节,其先后顺序与地图部分的顺序一致,同时也与教科书的记述顺序相同,两相对照十分便利。

地名解说各条以拉丁字母顺序为例,如第五篇北美洲第五章美国的旧金山条,先列名称San Francisco”、次列发音符号(即音标)“săn frᾰn-sĭs`kō”、再列日文“サンフランシスコ”。其后为简介、历史、语原(地名来源),最后有人口数据、该地名所在地图的位置查询(12图、方框三,即第十二图中的第三图)及考试出题学校或机关(已考地名,条目前加星号,提醒学生注意)。地名条目基本遵循这种模式,但历史和已考地名并非每个条目中都有(其他部分条目中已考地名亦在该条目前加星号注明)。

再看五十音顺条目,以第六篇亚洲第四章“支那”第二节“支那本部”之十五贵州省贵阳为例,先列名称“キヤウ貴陽キヤウ”是历史假名写法,即“きよう,其后为简介、语原、人口、该地名所在地图的位置查询(18图方框1,即在第十八图中的第一图经纬网横就可以找到,横向按“伊吕波顺”,纵向按阿拉伯数字顺序)。我们且再翻译复原一下贵州省条目的全部内容,其中多有不实之辞、谬误之处,抄录于兹,供诸君“奇文共欣赏”:

本省境内山峦重叠构成所谓的“贵州高原”,平原甚少。气候湿润多雾,晴朗天气不多,且土地贫瘠农产匮乏。故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说法。苗岭山脉(南岭一部)呈东西向横亘本省中部形成一大分水岭,以北属乌江(扬子江支流)流域,以南属西江(珠江上游)流域。气候上甚至有“天无三日晴”这样的说法,多雨、多云雾。特别是苗岭以南地域属亚热带气候,多不毛之地。无冬夏之分,只有因阴晴产生的冷暖之别。故而一天当中气候变化多端,有“一日之内四季全”之谚。又以苗岭为界,其南北气候各异,北边比南边寒冷,有“南枝花已落,北枝花未开”的景观。居民以土人为主,汉族不过总人口的两成,土人种族甚为复杂,以苗族最为有名。苗族是中国的原住民,远古时代分布广泛,及至汉族不断迁居而来,逐渐南移至今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诸省山中蛰居。尤其贵州省的苗岭是苗族的聚居地。苗岭也就是多苗族居住而得名的。苗族大致可划分为生苗和熟苗,生苗以山中洞窟为屋,仍然生活在原始状态。熟苗在低地平野经营农牧业,与汉族交往,通汉语汉文,文化稍开。苗族多奇俗,笃信鬼神,爱好音乐。喜养牛,依牛多少分贫富,婚姻、交际饮牛角酒。所谓“骨价”,指一旦争斗杀人,就宰牛赔偿的奇习。重女轻男,以女性为一家之主。一般也举行称作“跳月”的原始婚礼习俗。商业主要靠物物交换。性情剽悍,外出必佩戴刀剑,遇事必争斗,完全是“喜则人、怒则兽”的状态。自古以来据山地叛服无常,中央政府为安抚其煞费苦心。苗族的民谣这样说:“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退,其退我还”。还有“三日无晴日,三人无善人”的谚语,说的就是天气不好,人情也差。(语原)古时商周时代称呼此地为“鬼方”,所谓“鬼方”意即“远方之地”。“鬼”与“贵”发音相同,故因“鬼方”命名为贵州省。(笔者注:贵州得名与鬼方毫无关系,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太祖在敕书中称:“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是贵州之名见于史籍最早和真正的起源)

安顺 本省西南门户,扼云南、广西两省要冲,是军事、政治上的要地。牛马皮毛交易兴盛,又盛产烟草。人口约2.5万。

贵阳 贵州省省会。位于本省中央、苗岭北麓。当交通要道,为本省政治、经济中心。城外多苗族居住。以牛皮、漆器为名产,开办有制革、纺纱、织布等工业。(语原)贵阳因为位于“贵山之阳(南)”,所以取“贵山之阳”这一含义命名为贵阳。中国自古称山的南面为阳,而河的北面也为阳。人口约9万。

镇远 位于沅江上游,正当该河流水运终点。与湖南省常德的帆船往来频繁,是贵州、湖南两省间的物资中转站,本省贸易的三分之一通过镇远。(语原)此地临沅江上游镇远江,因河而得名。人口约1万。

地名解说中涉及中国的部分,除台湾被日本占领纳入其本土未予收录外,伪满条目有总论和地方志两节,地方志按奉天、安东、通化、间岛、吉林、滨江、牡丹江、三江、龙江、黑河、锦州、热河、兴安北、兴安东、兴安南、兴安西十六省分述。中国条目有总论、“支那本部”、蒙古、新疆省、青海省、西藏六节,“支那本部”按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西康、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十九省分述(完全由所谓的“汉地十八省”来划分)。蒙古条目下又分总论、内蒙古、外蒙古,内蒙古有“蒙疆联合委员会自治区域”(包括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三个傀儡政权)和宁夏省;外蒙古有“蒙古民国”(即蒙古人民共和国)和“唐努图瓦共和国”(タンヌ=トヴァ共和国)两个依附于苏联并不被中国承认的政权。我们看看“唐努图瓦共和国”条目是如何解释的:

位于外蒙古西北隅,原称作“唐努乌梁海”的地方,关于其归属,此前中俄两国屡屡发生纠纷争议。及至外蒙古独立成立“蒙古民国”,此地也主张独立创建“唐努图瓦共和国”。目前已被完全赤化,并加盟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居民乌梁海人(土人自称图瓦人),为蒙古人与突厥人的混血种。

此外,我国南海诸岛则专列一条于第六章马来诸岛第五节新南洋群岛,“南洋群岛”是日本侵占南海诸岛后对南沙群岛的称呼,条目中还附加了一幅“新南洋群岛”地图,标绘了南沙群岛各岛的日式名称,如三角岛(中业岛)、中小岛(南玥岛)、长岛(太平岛)、西青岛(西月岛)、龟甲岛(费信岛)、南小岛(鸿庥岛)、飞鸟岛(景宏岛)、西鸟岛(南威岛)、丸岛(安波沙洲)以及平田群岛(西沙群岛)等。其解说犹如偷梁换柱、鸠占鹊巢一般可笑:

我南洋群岛是分布在菲律宾群岛西部、南中国海上的岛屿群体,以长岛、北双子岛、南双子岛、西鸟岛、龟甲岛为主。不外乎都是地势低平的“珊瑚岛”,近海水产丰富,长岛、南双子岛产磷矿。

及至昭和8年(1933年)725日,法国突然公开宣称对这些岛屿拥有先占权,我国对此极力反对,并公布了诸多我国拥有先占权的实证。该群岛并非法国所新发现,距今300年前的世界地图也已有明确标示。大正5年(1916年)台湾基隆的小松氏(笔者注:即小松重利,小松重利、池田金造和平田末治等日商在民国初年屡次侵入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进行非法的探查、考察活动就已勘察全群岛,加之“拉萨岛磷矿会社”(笔者注:“ラサ島”,即琉球列岛大东群岛中冲大东岛的别名)及其他国人早已在此从事磷矿、鸟粪的开采。

作为教科参考书使用的地图及地理词典或地图与字词典二合一的书籍并不多见,日本早在明治初年就有类似的尝试(见拙作“和刻本精品袖珍本老字书欣赏——奇特的《怀中便利五书合本》”)。诹访德太郎所著就笔者所见是整体质量最好的一部,相对于该系列的其他几种,袖珍世界地图》再版次数不多,发行量估计也不大,到194410月出了第九版,与其他几种动辄上百版可谓是天壤之别。翌年年初东京大轰炸期间,大修馆被炸,该系列底版全部毁于大火,《袖珍世界地图》可能就止步于第九版了。

img20241208_22414037.jpgimg20241208_22464559.jpgimg20241229_21524761.jpgimg20241208_22464559a.jpgimg20241229_22423110.jpgimg20241208_22541948a.jpgimg20241208_22505642.jpgimg20241229_22423110a.jpgimg20241208_22541948.jpgimg20241208_23062572.jpgimg20241208_22574598.jpgimg20241208_23011811.jpgimg20241208_23161004.jpg微信图片_20250105161055.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