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地图鉴赏(十二)——解放初期的《最新西湖风景全图》
解放后五十年代期间出版的西湖湖山图,目前所见出版的种类不算太多,除浙江美术幻灯供应社的《杭州西湖全图》外,笔者还收藏有上海庐山画片图书出版社制作的《最新西湖风景全图》(版权图名作“最新杭州西湖风景全图”),1953年10月五版,上海顺大橡皮印刷厂印刷,印数15000张,累计印数95000张,编号712,定价1600元(旧币)。图幅尺寸四开(76×53CM)大小,单面彩印。绘制者陈飞南。
上海庐山画片图书出版社前身是庐山画片公司,大致在民国后期设立,经营出版旅游宣传画、年画、明信片、风景摄影作品等,解放后改名上海庐山画片图书出版社,1954年9月与徐胜记印刷厂、彩画第一联营社、三一画片印刷公司等公私合营组成上海画片出版社;1958年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最新西湖风景全图》大约在1950年左右即有出版发行,最早称《最新西湖全图》,后更改图名作《最新西湖风景全图》,还分甲、乙两种,未标明版次和出版日期。1951年4月还为浙江省土特产展览大会的举办特别发行了一张纪念版《最新西湖全图》。由于相关资料匮乏,笔者无法得知具体发行详情,亦未掌握初版的发行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鸟瞰式西湖湖山地图,处在一个新旧时代交替更新的阶段,其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并传承了民国时期湖山图的特征,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气象和新风尚。其次,全国刚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人民政府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改造力度,恢复旅游业和服务业,营造欣欣向荣的西湖新景观,选择兼具实用导览与意识形态宣传功能的地图作为载体,既彰显了西湖的传统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又传递和赋予了新时代的政治寓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最新西湖风景全图》的布局格式依旧为上西下东,同样以西湖为中心,其取景角度较浙江美术幻灯供应社的《杭州西湖全图》要低一些,绘制手法上一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与西洋油画透视法,写意与写实相贯通,如图中左侧湖岸(南岸)离钱塘江看起来很近,似乎一步即可到达,实际上这一段直线距离也有三、四公里左右。再看雷峰夕照,就是按实景绘制,没有将已倒塌的雷峰塔绘出。其次色调鲜艳明快,使用红色或橙红色点缀房屋屋顶、墙壁,湖上游船穿梭往来、悠然自得,岸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花盛开,街道上游人如织,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有突出“新社会”生机勃勃的含义在其中。另外图幅两侧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分别介绍了西湖十景和钱塘八景历史及概况,西湖十景即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钱塘八景在元代称为“钱塘十景”,因其中两个景观与南宋西湖十景重复,因此称为“钱塘八景”,即六桥烟柳、九里云松、灵石樵歌、冷泉猿啸、葛岭朝暾、孤山霁雪、浙江秋涛、西湖夜月。这些景点在图中均一一予以标注。
浙江美术幻灯供应社《杭州西湖全图》中西湖东岸(图幅南侧)的湖滨公园,在该图中自左向右(自南向北)分别作第一至第六公园,长达一公里,由六块大小不等的园地连缀而成。民国初年,在浙江省民政厅长褚辅成主持下拆城垣并沿湖修建了五大块绿地,以“公园”逐一编号命名,加上1929年前后新辟最北的第六块绿地即六公园,统称为“湖滨公园”,民国时期的湖山图大多写作“码头”。位于第二和第三公园间的“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只写作“纪念塔”,第三和第四公园间的“陈烈士铜像”仅存基座,第四和第五公园间的“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塔”已无踪影,该纪念塔实际于1963年才被拆除,这里估计是绘制者有意为之,去除国民党旧政权的痕迹。就目前笔者所见该图的版本而言,包括原庐山画片公司的作品皆照此般处理,基本上可以推断绘制者是在解放后所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