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文革前夜的红色《中国地图册》
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境壮阔的千古名句,“江山”象征祖国山川江河,“多娇”则是将自然景观拟人化,赋予其瑰丽灵动的美感,展现了作者对中华大地的深情赞美。而下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顺势空间拓展至时间维度,暗示历代豪杰为这壮美山河倾心奋斗,暗含对民族精神的礼赞。
文革前夕的1966年4月,地图出版社(现中国地图出版社前身)出版了一本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中国地图册》,从整体风格上看,那个时期特有的政治色彩十分浓郁,深深烙上了特殊年代的印记。封面即采用了毛泽东主席手书的红底白字“江山如此多娇”,对应了地图展现由各个省份组成的美丽中华大地的寓意。地图册的装帧采用了横32开简装本样式,这种类型的地图册在当时由地图出版社出版了不少,方便携带和翻阅,尤其在大串联中的实用功能较强,群众的使用率较高。
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地图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红色属性,本国、本省图均以浅红色打底,中国国名、各省(市、自治区)名、自治州名,连同铁路干线都用鲜艳的红色标示,首都北京的符号则是鲜红色的五角星或天安门,湖南韶山的地名也采用的红色字体。此外,每幅地图图幅的一侧都添加了一则红色字体的毛主席语录,时代感极其强烈。
翻开地图册,扉页即是林彪题词和毛泽东主席手书《沁园春·雪》,其后为地图29幅,包括序图(伟大祖国、祖国交通)2幅和各省、市、自治区图27幅,目录和图例放在了封底。在编制上,地图重点表现行政区划,无地形,仅标示了山峰(部分山峰注明高程)。各省、市、自治区图除上海市和江苏省、台湾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合为一幅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单列一幅;行政区划方面,二级行政区划只标出自治州,其他仅在行署、专署、盟公署驻地(含自治州人民委员会)下划黑色横线。市或县级人民委员会驻地在该驻地符号上标红。
如“伟大祖国”图的“全国行政区划统计表”(截至1965年12月31日)所述,全国有22省、5自治区、2直辖市共29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天津于1958年降为河北省辖市,1967年恢复直辖市建制;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9月正式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务院1965年10月12日批准)。再则,1958年后,全国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乡镇一级被“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取代,形成“省—专区—县—公社”四级管理体制。其时,全国地(市)级行政区划有29自治州、1行政区(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68专区、7盟、167市;县级行政区划有2004县、66自治县、51旗、3自治旗、1镇(云南省畹町镇)。县级行政区划包括了待解放的福建省金门县,而台湾省注明“待解放”,未予以统计任何一级行政区划。
值得注意的一点,该图册是我国在1965年发布首版标准地图后最早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标准地图是国家在测绘和地理信息标准化方面的重要里程碑,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行政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地理依据,也体现了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坚定立场,相当于是在法律层面上规范和统一了国界线的绘制标准,之后国内地图出版都严格遵循这一标准实施,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可以说,这本《中国地图册》看似普通,却是地图编制与出版的较为特殊的产物,那个激情年代和岁月的珍贵回忆及见证,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尤其对六十年代行政区划调整、变化,国家建设发展成就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