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期的东南亚地名街名录

2023-12-28

微信图片_20231226222946.jpg

五十年代初期的东南亚地名街名录

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地方,他们大部分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移民的后裔,遍布南洋各地。华人华侨来到异国他乡,碰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便是对地名的不熟悉和不了解,而东南亚各国语言、风俗各异,宗教、文化差别较大,加之历史上几乎都被西方列强殖民,各地地名千差万别、莫衷一是,往往造成一地多名,一名多译,俗名与通用名混杂等现象,对很多华人而言往往是不明就里、稀里糊涂的。

针对华人对东南亚诸多问题产生的隔阂与不便,旅居新加坡的华人学者潘醒农在1938年蒐集南洋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各项汇编为《南洋华侨便览》一书,并附录“南洋各属中英文地名表”及“马来亚各埠中英文街名表”于书后。次年,编者有感于各地地名街路名均以西文表示,译文互有差异,对华人华侨在通信、寻址等带来很大的困扰,于是另行编印《南洋各属地名街名录》以供参考,因其颇为实用,初版一千本即告售罄。新加坡沦陷期间,编者避居家中,以参核订正南洋各地地名街名度日。

战后,各界人士寻购、访求《南洋各属地名街名录》的日渐增多,编者遂自1951年秋重新进行增补改编工作,收录地名街名较旧版多出二倍,并于19526月由南岛出版社出版,同时易名为《东南亚地名街名录》(全名《中西对照东南亚地名街名录(附世界地名)》Directory of S.E. Asian Towns with roads & streets),其大略除地名有所增补外,街路名则遍及南洋及港九二地,并附入世界地名,及各地地图、各埠街路图,以备读者查阅。

地名及街路名一律按照西文字母顺序编列,左为西文,右为中文译名,便于检索、对照。中文地名译音,多采用大众所周知、惯用的流行称呼,地名街名的译音标准,主要有四:马来亚以闽南音或广府音(雪兰莪、霹雳、森美兰各地多使用粤语广府片,即广州方言)为准;婆罗洲、印尼、菲律宾各地以闽南音为准;泰国以潮州音为准;越南以广东音为准。至于中国地名、各国名、首都名则一律按英文译名厘定。凡译名后加括弧()的地名街名,为另一译名或华侨俗称;有「」符号的表示该地所处行政级别等的重要性,如马来亚霹雳州的“怡保(霸罗)「首都」”、“瓜拉江沙(葫芦江秀)「县」”之类。

地名街路名简述

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中西文对照东南亚地名”,共收录地名3960条,包括马来亚、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印尼、泰国、越南(含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缅甸、印度等,后附世界地名、世界各国国名及首都名。各地地名首列概况,分概说、史略、气候、人民、物产、交通、地方志等简述该地自然人文地理的基本情形。

马来亚分作新嘉坡(即新加坡)、马来联邦两部分,收录地名639条。马来联邦下列柔佛、马六甲、森美兰、雪兰莪、霹雳、彭亨、吉兰丹、丁加奴、吉打、威斯利省、玻璃市、槟榔屿各州。其中威斯利省,即威尔斯利省,简称威省 (Province Wellesley),马来西亚槟榔屿州在马来半岛上的属地。马来亚独立后,此地恢复马来名Seberang Perai,但其原中文译名在华人中至今仍然沿用。

婆罗洲分作东西南婆罗洲(属印尼)、北婆罗洲(英属北慕娘)、砂朥越(即沙捞越)、汶来(又称不鲁乃,即文莱),收录地名216条。北婆罗洲由1882年至1946年间由英国北婆罗洲特许公司控制;1946年到1963年间为英国直辖殖民地,即英属北婆罗洲,北慕娘是华人的另一称呼。其范围即今沙巴州。沙捞越在1841年至1946年间为英国人詹姆士·布鲁克所建立的布鲁克王朝统治;1946年到1963年间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越南分列安南(中圻)、老挝(寮国)、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柬埔寨(高棉),收录地名514。本书仍旧按法属印度支那的区域将老挝、柬埔寨纳入越南之内,直至19547月,法国政府被迫签订《印度支那停战协定》,印支三国遂获完全独立,法属印度支那宣告解体。

泰国(暹罗)其他各地稍有不同,分列全国府名、县地名、其他地名三类,收录地名455府县中文译名后以括弧内加数字表明县府所属,即注明该县属于某府,如某一县名有两组数字的,则表示两府同一县名。如挽那县后加(57)(22),查府名表可知,在万伦府(素叻他尼府)和那空那育府两府均有相同的县名。

印尼分列爪哇、小巽他群岛、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西里伯士(即苏拉威西)、邦加群岛、苏门答腊、廖内群岛,收录地名626。菲律宾群岛收录地名166。缅甸收录地名172。印度收录地名83

世界地名按各大洲分列,先为中国各省区名、中国市镇地名、亚洲其他地名,收录地名534。与中国有关的地名,在省区一栏列出新旧省名,新中国成立后的省名大多加上了简称,如“河北(冀Chi)”、“贵州(黔Chien)”。编者同时注明:“新中国政治区域划分全国为三十二省,计为:西藏及内蒙古二自治区,略去安东、合江、辽宁、辽北、嫩江及兴安六省;新设省为:平原省(由河北、山东、河南三省所析置)。辽东省(为辽宁、安东二省一部分所析置)。辽西省(为辽宁西部所析置)三省。兹新旧省名并列出,以供读者参考。”市镇一栏用「 」符号注明该地名的旧称或俗称,用括弧注明该地名所属省份简称;省区、市镇(县)名的英文译音采用威妥玛拼音,以国语(普通话)译音为准,例外之处是福建省地名依闽南音,两广海南依广府音,潮州地区依潮州音。其余各洲收录地名共379,世界各国国名收录87条,世界各国首都名收录89

下部东南亚市埠街路名共收录街路名5391条,为便利读者访寻、检索起见,一是各大市埠中文街路名后,多注明其起止,或靠近何处;二是马来亚各较大市埠的街路名,因另有华侨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惯称俗名,故另列俗名表;三是新加坡的中文街路名,多据街牌的译名,其他各埠的街路名,则采纳传统惯用的译名为主。新加坡是本书收录街路名最多的城市,达1628条,街路名除列出英文街名、中文街名外,再增列邮区号数,这也是唯一列出邮区号码的城市。中文街名后加括弧的,为该路俗名,符号「 」内所注为该路起止点或附近某处,如“Adam Road   亚淡路(四块石)「武极智吗路通森路 11」”(11为邮区号)。新加坡市街俗名表收录地名106条,俗名表按汉字笔画顺序,分列俗名、华文译名、英文街名,如“三马路 奎因街 Queen Road”。

马来亚其他城市柔佛峇鲁(新山,现作柔佛巴鲁)、峇株巴辖(旁加弄,现作巴株巴辖)、蔴坡(现作麻坡)、马六甲、芙蓉、吉隆坡、怡保、安顺、金宝、太平、关丹(彭亨)、瓜拉丁加奴、亚罗士打(吉打)、槟榔屿共收录街路名1214条,其中马六甲收录市街俗名11条,吉隆坡收录市街俗名9条,槟榔屿收录市街俗名68条。

此外,曼谷街路名收录289条,西贡及堤岸联区街路名收录251条,仰光市重要街路名收录92条,马尼拉市区名收录20条;印尼椰嘉达(即雅加达)、泗水、棉兰三座城市略有不同,为新旧街路名对照,按英文新街名、英文旧街名、中文译名排列,共收录807条;鉴于香港是东南亚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和商业中心,也是与中国大陆联系的中转站,编者予以了特别的重视,在本书最后专列香港及九龙街道名,收录896条,仅次于新加坡。

地图简述及其他

地理非图不明,《东南亚地名街名录》也将地图作为地名街名的有效补充,地名部分有马来半岛图、新加坡区域图、印度尼西亚简图、泰国简图、越南简图、菲律宾简图、缅甸简图等7幅;街路名部分有新加坡市街图、马六甲市街图、吉隆坡市街图、怡保市街图、槟榔屿市街图、曼谷市街图、西贡及堤岸市街图、椰嘉达市交通图、棉兰市街图、仰光市街图、马尼拉市街图、香港中区图12幅。

这些地图列于各地名表及街路名表之前,均为黑白单色手绘图,当中极具特色的,是马来半岛图和街路名各市街图(仰光市街图除外),专门采用极薄的透明白纸单面印刷,然后折叠粘贴于书页上,新加坡市街图是幅面最大的一张,约有四开左右;其余大多在十六开上下,地图绘制清晰简洁,无比例尺,标示了指北针,主要为中英文对照街道路名,其他要素几乎未有体现,可以说相当地简略。稍有不同的是马来半岛图,绘出了河流、山峰、大小岛屿、交通路线,以及毛毛虫式的山脉走向,还标出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榔屿、霹雳、玻璃市、雪兰莪、丁加奴、天定十二个州的区划界线,这里的天定州(Dindings)现名曼绒Manjung),属霹雳州下辖一县,实际只有十一个州一级建制。

《东南亚地名街名录》的另一大特征是全书穿插了大量的商业广告,从封底、扉页,到书内各处比比皆是,可谓见缝插针。广告涉及各行各业,遍及南洋各地,图文并茂,信息丰富,地址电话、产品介绍、服务项目等等,一应俱全;时过境迁,广告上的公司企业、门店商铺估计如今都已不复存在,而这些广告却给我们保留下来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

从页面的设计布局看,编者也下了一番心思,广告如何安排,地图如何分配,风景图片插于何处,才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目录页靠近书口一侧绘出的龙腾云海的图画,六页目录平铺打开,正好左右相对,饶有趣味;我想应当是编者暗示南洋华人华侨不忘自己身为龙的传人的寓意在里面。

该书初版发行后,在1956年推出了增订再版本,之后有无继续出版不得而知。据了解,七十年代国内出现过油印的版本;1993年,香港华星出版社出版了同名的简体字版本,但不清楚这两种版本是否与潘醒农的版本有关联,不过这也算原版的余韵吧。增订再版本在孔夫子旧书网有一册在售,价格不低。

编者简介

潘醒农(Phua Chay Long1904—1987),原名镜澄,字子淳,笔名醒农。出生于今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1921年南下新加坡从商。1925年与其三兄子英创立“南声留声机店”。1930年起先后在义安公司、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青年励志社任职。1933年创立“南岛出版社”。1956年任南洋潘氏总会文书及顾问,同时担任南洋孔教会理事。1986年出任“世界科技出版社”社长及“南岛出版社”社长。潘醒农先生一生致力于华族社团会馆的组建工作以及华文出版业的发展工作,收集整理与研究新马华人历史资料,编著甚丰,有《新加坡指南》、《马来亚潮侨通鉴》、《东南亚名胜》等。主编刊物有《青年周刊》、《青年月刊》、《南岛旬刊》、《南岛画报》、《新马潮人文汇编》等。

Scan Image_971.jpgScan Image_982.jpgScan Image_970.jpgScan Image_972.jpgScan Image_973.jpgScan Image_983(1).jpgIMG_0075.JPGScan Image_977.jpgScan Image_983.jpgScan Image_976.jpgScan Image_984.jpgScan Image_980.jpgScan Image_981.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