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地图鉴赏(五十四)—— 上海沦陷记录之《大上海附近战迹案内地图》

2023-06-12

微信图片_20230319223540.jpg

上海老地图鉴赏(五十四)——

上海沦陷记录之《大上海附近战迹案内地图》

1937年,历经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即八一三事变,日本称第二次上海事变)随着上海于1112日沦陷而结束;12月,日军设伪上海市大道政府,扶植汉奸苏锡文担任伪市长。次年3月,伪维新政府成立,大道政府于4月改为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同年10月又改称上海特别市政府,伪市政府办公地点从浦东东昌路迁至市中心区(江湾),大汉奸傅筱庵任伪市长。日本战败投降后,伪上海市政府随之解散。

日军占领上海期间,国民党当局仍设有管理沦陷地区的机构。1939年江苏省江南行署在安徽绩溪成立,不久移驻江苏溧阳,次年将江南各县按战前体制划分为三个行政督察区。上海地区的青浦、南汇、川沙、金山、宝山、嘉定、上海、松江、奉贤等9县属第二督察区。

伪政权这边,自沦陷后市辖区区划变动频繁。1938121日,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颁布《上海特别市管辖区域暂行办法》,除原有的浦东、南市、沪西、闸北、市中心和吴淞6个市辖区外,江苏省川沙、南汇、奉贤、宝山、嘉定、崇明等与上海关系较为密切的县划归上海市管辖,并改为区;原上海县的浦西部分改为市属北桥区。上海市区划由此大大扩展,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太仓、昆山、青浦、松江等县,北隔长江与江苏省启东、海门相望。西界则与清奉贤县、上海县、宝山县的西界一致。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后,有市区8个区和郊区7个区。其后又屡有变化。1944年初,全市分为第一至八区以及北桥、川沙、南汇、奉贤、嘉定、宝山、崇明等区。同年8月,郊区各区又复改称县。

上海沦陷第二年8月,位于吴淞路益寿里的一家日资印刷企业——上海木村印刷厂发行了一张《大上海附近战迹案内地图》,木村今朝男绘制,木村其人也是木村印刷厂的老板,曾在民国初年作为彩印技师被商务印书馆聘请任职,教授马口铁印刷技术。该图幅面超大,尺寸70.5×104CM,单面彩印,用纸考究,印制精良,折叠后装入十六开大小的封套内。按李孝聪、钟翀主编的《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上册上海市9-103,中西书局202012月第一版)的记述:“本图是日制上海地图中图幅较大的一种,绘制范围包括上海城区及所辖郊区各区、镇之大部。城内仅绘出干线道路,城郊各区聚落表现较为详细,推断此图应是作者直接以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绘制而成。图上重要伪市政机构、日军军用设施以及江湾新市中心的标注,反映日军占领初期对上海的统治规划与设想。本图封套题名为‘大上海附近战迹案内地图’”。

这里指出了一个封套题名与地图图名不相匹配的问题,封套的名称是“大上海附近战迹案内地图”,而地图本身的图名却是“最新测绘大上海新地图”,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这种封套题名与地图图名不相匹配,或封面题名与版权页名称不相匹配的,虽然不是常有发生,但也时有出现。具体到该图,二者不相匹配,究竟是出于编者本人的意愿还是日伪当局的授意,已是无法考证的了。纵观整幅地图,没有标明多少与侵略战争有关的地名或信息,显然是地图编制完成以后,在制作封套时的临时改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整个大上海都留下了侵略者的战迹,整个大上海也变成了侵略者的战绩;因而封套名称的重新改动不外乎也是意在宣扬侵略者“赫赫武功”而为之的。

这张地图有别于同期其他日制上海地图之处,除了图幅尺寸大,图幅展示的范围也几乎囊括了整个上海市的范围,不同于大多数主要以租界及其相近范围区域为中心的上海地图。其次图幅幅面采用横向设计的模式也是比较罕见的。全图比例尺1:40000,右下角插入一幅“中支方面之图”。图中的各行政区域基本按照19287月上海特别市设立之后的区划,即沪南、漕泾、法华、蒲淞、闸北、引翔、殷行、吴淞、江湾、彭浦、真如、高桥、高行、陆行、洋泾、塘桥、杨思十七个区,再加上特别区(即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范围。公共租界又称特别一区,法租界又称特别二区)。

而在漕泾区和上海县交界处沿华泾镇(按《上海市历史地图集》民国上海市分幅图二所绘,应为长桥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月,周振鹤主编)、朱家行镇一线,还标出了曹行、莘庄两个区。实际上在上海特别市成立前,南京政府规划的上海特别市区划范围为上海县全境和宝山、松江、青浦、南汇等县的相邻地区共30市乡,面积893.16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今上海市区全部、浦东新区西部、闵行区大部和宝山区大场、杨行、吴淞以东地区。但曹行、莘庄以及三林、周浦、陈行、七宝、颛桥、北桥、马桥、闵行、塘湾、杨行、大场等13个区属于暂缓接收区,并未正式划入上海特别市境内,而仍旧由江苏省上海、松江及宝山等县管辖。

该图虽覆盖范围广,比例尺较大,但地名标注上仍是较为详细的,尤其是城乡的村镇居民点,几乎做到了面面俱到、逐一不漏,即便作为军用战时参考,抑或是民用战迹查询均可。在色彩的运用上,并没有按行政区划着色来区分,而是以黄浦江为界。以西着赭黄色,以东着黄色,但租界(特别区)、沪南区和新市区则另着浅红色以示为城市中心地带。同时表示公共场所,用表示团体机关,用表示古迹,用表示寺院。部分集镇和虬江码头、市轮渡码头等覆盖了深红色,公园、花园、体育场、学校、医院、公墓等则为绿色,整体协调美观,色彩搭配自然柔和。

图中与战迹有关的,首先可见宝山县城、大场镇、庙行镇、引翔港镇、真如镇、江湾镇、殷行镇等地专门添加了深红色,编者虽未说明,但这些地方在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期间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激战。其次分布在大场镇和庙行镇的两处红色塔形符号,位于大场镇的“表忠塔”是八一三淞沪会战后,日军拆除了此地的文昌阁,修建了纪念其侵略行径的阵亡将士墓(未标出)和表忠塔 庙行镇的塔形符号随未注明名称,其实就是日军在此修建的“爆弹三勇士忠魂碑”,所谓的“爆弹三勇士”(又称“肉弹三勇士”)是指一二八事变期间日军攻击庙行镇的战役中,第十二师团步兵第二十四旅团所属工兵第十八大队的三名日本兵,即作江伊之助、北川丞、江下武二抱着自制的超长爆破筒一齐冲进了中国军队的阵地,炸开了阵地上的铁丝网,为后面日军冲锋打开了通道。这三人后来被日本官方大肆宣扬,包装成超级大英雄,并立碑于此作为纪念。抗战胜利,日军所设立的这些纪念碑、塔等均全部予以拆毁。

有意思的是,在“爆弹三勇士”的“纪念碑”旁,还标出了无名英雄墓址和庙行纪念村,这是一二八事变后,上海人民为纪念牺牲的国民党十九路军的三千无名战士,自筹资金于19361月在庙行东南落成;墓地西面还有供劫后余生灾民居住的庙行纪念村。八一三事变后,墓地被日军炸毁。这里,编者不光注明墓址所在,并施以深红色明示,不知其用意何在?!

肉弹三勇士.jpgDSC02409.JPGDSC02416.JPGDSC02417.JPGDSC02441.JPGDSC02418.JPGDSC02450.JPGDSC02440.JPGDSC02446.JPGDSC02439.JPGDSC02438.JPGDSC02419.JPGDSC02443.JPGDSC02445.JPGDSC02420.JPGDSC02449.JPGDSC02448.JPGDSC02442.JPGDSC02444.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