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本《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东北与朝鲜图集》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
为着朝鲜的解放、
为着东北的安全、
为着中国的独立、
为着和平民主阵营的胜利,
我们只有坚决的抗美援朝才能达到目的。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年,随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的结束,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经过夏秋两次大规模防御作战,中朝军队成功地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战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大规模运动战转变为艰苦的阵地战,双方开始了停战谈判。与此同时,国内的抗美援朝运动也从初期的紧急动员转向了常态化、持久化和深入化的发展方向。并通过爱国公约、捐献武器和增产节约这三大支柱,“边打、边稳、边建”,在支持战争的同时,稳定国内局势并恢复经济。抗美援朝运动不仅为前线提供了坚实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也极大地强化了新生政权对社会的组织与控制能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国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发全国人民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热情,各地、各机构也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多种形式,运用书刊报纸、广播、绘画、报告会、展览会等形式,持续不断地宣传前线的胜利和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中央人民科学馆编辑,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中华书局1951年10月出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东北与朝鲜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就是当时较为少见的、以地图为载体宣传抗美援朝运动的地图作品。
《图集》是汇集1951年年初中央人民科学馆主办的抗美援朝科学知识展览中的相关图片编辑而成的。中央人民科学馆即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科学馆(今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前身),1951年4月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又简称为“中央科学馆”。主要职能是以举办展览、陈列实物标本、制作科普幻灯片和讲座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兵和青少年,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1958年更名为“中央自然博物馆”,1962年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并沿用至今,成为中国自然历史收藏、研究和教育的核心机构。
《图集》为十六开平装本51页,封面图案采取漫画的手法,绘出两名手持钢枪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战士,对准一名狼狈不堪的美国鬼子进行击杀,表现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编者陈励、金瑞莘,全书共有黑白单色地图21幅,采用左图右文、以图作主、文字为辅,深入浅出的“解说复杂的国际问题,先说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强大,帝国主义侵略阵营的崩溃;次说明东北与朝鲜的地势、农林、矿产、工业和交通等的重要性;末揭发美帝侵略朝鲜、窥伺东北的行为,是为侵略世界的第一步。我们为着朝鲜的解放,为着东北的安全,为着我国的独立,为着和平民主阵营的胜利,只有坚决抗美援朝,才能达到目的。这就是本图集的主旨所在。”其阅读对象是具有高小文化以上程度的读者,让读者能通过这本读物,知道美帝侵略朝鲜是怎么回事,普及和提升对抗美援朝的认识,以之获得深一层的意义和决心。
地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美帝侵略朝鲜、窥视东北是它侵略世界的第一步”,包括世界两大阵营图、不可战胜的遍饰世界的和平民主力量图、美帝妄想吞供世界的阴谋图、中苏两国是和平民主阵营中的两大支柱图、美帝的幻想:“包围中国”图。第二部分“东北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石”,包括东北六省形势图、东北六省主要农产分布图、东北六省耕地分布及移民可能趋势图、东北六省森林分布图、东北六省主要矿产分布图、东北六省主要工业分布图、东北的铁路网图。第三部分“朝鲜是我们和平民主阵营中必须彻底解放的国家”,包括朝鲜在中日间的地位图、朝鲜行政区划图、朝鲜地形图、朝鲜气候图、朝鲜主要农产分布图、朝鲜主要矿产分布图、朝鲜森林分布图、朝鲜铁路分布图、朝鲜人口密度图。各部分末尾还附有“结语”,作为对该部分内容的一个小结。
《图集》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揭示东北地区与朝鲜战场的战略地理关联,详细交待了东北地区作为抗美援朝战略大后方、交通运输命脉和工农业物资集散及供应基地的重要性,例如“东北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石”篇的结语是这样描述的:东北区是我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域之一,盛产大豆、高粱等杂粮。东北区是我国最理想的移民区,尚有两千万公顷的肥沃土地等待开发利用。东北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储有占全国半数以上的林木数量。同时,东北区的煤铁金的产量或储量也都占到全国之半,矿产的丰富,寄与工业前途以无限的希望。更有,东北的工业,非但具有良好的基础,而且含有巨大的决定意义,表现在今后的祖国经济建设上。再有,·以面积仅占全国的8.8%的东北地区,而铁路长度竟达全国之半,交通之便利,实非其他地区可与比伦。因此,新中国的勃兴富强,大部责任是由东北来承当。美帝窥伺东北,实非一时冲动,它处心积虑,对于我国是有很毒辣的用心。为了保障东北的安全,为了巩固祖国的建设,我们必须提高警觉,保卫东北,捍卫边疆。
各幅地图虽然是黑白单色印刷,总体上看编者用心而为之,一笔一划,清晰明了,除极少数图幅外,各图均有线段式、数字式比例尺,经纬线和经纬度,图例,且东北六省地图基本采用1:820万比例尺,朝鲜地图基本采用1:480万比例尺,整齐划一,专题明确,各有特色。如“东北六省耕地分布及移民可能趋势图”,标示了主要农耕地、开发中的农耕地、可能移民区域、移民理想路线,以及嫩江下游移民区、松花江沿岸移民区、黑龙江沿岸移民区等,这些区域后来大多建设为农垦企业所在地,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的粮农基地。其次全篇皆遵循左图右文的编排方式,一页地图,一页说明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例如对“朝鲜在中日间的地位图”的文字说明是如下这样描述的:
朝鲜是从东亚大陆东伸海上的一个半岛,与日本仅隔190公里的海峡,隔海相望。从日本长崎到东亚大陆各地:海参崴670浬,釜山164浬,旅大640浬,青岛575浬,上海463浬。朝鲜是东亚大陆最接近日本的一个地域。
朝鲜位于我国辽东、吉林两省的南方界外,以鸭绿与图们两江,与我国壤土相接;全境是一半岛,形式狭长,从北方的中江镇(在鸭绿江上)到南方的筦岛,直线距离约八百公里;东西宽度,仅当南北直线距离的四分之一,如自仁川到江陵,直线距离约二百公里。
朝鲜半岛面积22万方公里,约与我国江苏、浙江两省的合计面积相当,与湖南或广东的面积等大。人口2290万,与浙江或安徽一省的人口相仿。同日本面积38万方公里人口7000万或中国面积1000万方公里人口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相比较,朝鲜是夹在大国中间的一个较小国家。
朝鲜半岛介在中国和日本的中间,向来起着桥梁或跳板作用。今日美国帝国主义者盘踞日本,眼看东北成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石,企图由侵略东北来打击中国和民主和平阵营,就发动朝鲜战争,想利用朝鲜作为它进窥东北的跳板。
东北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石,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而中国同苏联又是民主和平阵营的两大支柱,我们要确保民主和平阵营的胜利,自必争取朝鲜的彻底解放;使侵略者从朝鲜滚出去,然后东北以至中国和和平阵营才不感受威胁了。
总而言之,《图集》是一部建国初期具有一定历史与研究价值的专题政治地图集,为考证、分析抗美援朝战争史及运动史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政治地理学原始文献和历史见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