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的宝典——记《贵州草药》

2021-02-24


DSC00473.JPG

赤脚医生的宝典——记《贵州草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常常能看到有这样一群人,他(她)们背着涂有红十字图案的药箱,穿梭在田间地头,群众送医送药宣传、普及爱国卫生知识他(她)们半农半医,用朴素实用的治疗模式,满足了当时农村地区的初级医护需要乡亲们亲切称呼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的出现既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也是响应毛泽东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不少上山下乡的知青,或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或出身于医学世家或是自学成才或是医学院学生积极充当了这一角色。1977年底,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直至八十年代初期逐渐消失。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赤脚医生是真正为贫苦大众服务的天使他们饱含最真最纯最热的为人民服务之心这种极具平民意识“赤脚医生”制度赤脚医生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当今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的状况下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

赤脚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大量采药及针灸等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一是可以就地取材,简单适用,易于为农民群众所接受。二是忠实践行了毛泽东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在这一背景下,文革期间曾出版了为数不少的中医药书籍,大多呈64开上下的小册子,方便赤脚医生们携带,类似于“肘后急备方”一般随时翻阅查看,对症下药。

由贵州省中医研究编纂、贵州人民出版社19707月出版的《贵州草药》是此类书籍当中出类拔萃者,也是一部贵州民间中草药的集大成之作。贵州地处温暖湿润的西南山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云贵高原非常适宜草药生长与栽培、种植,中药材资源丰富多样,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据统计,贵州中药材品种多达4290种,蕴藏总量达6500万吨。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贵州就有326长期以来贵州各族人民特别是民间传统的苗医、彝医、侗医等都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贵州草药》共收录草药一千种,分一、二集两册出版,每集各五百种。以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次之,另有少量藤本植物和灌木。编者在前言称:“这些草药,是我们从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中,经过鉴定和整理,挑选出来的我省民间医生经常使用而疗效又较好的草药。”因此,书中选用草药的标准即是常用易见,易于采摘,且经过多方验证、见效快、疗效好等等。在选用入集时则依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编写:

一、按正名首字笔数排列。正名一般以全国通用的植物名作圭臬如有缺的用本省民通用名。别名系省各地区的习惯用名。其排列顺序在正名下依次按别名、形态特征、产地、药用部分、性味功用、方剂六项分别进行解说。

二、有毒的草,都在“性味功用”项目中注明。每种草指明了药用部份,所以在方剂中一般只列名,不再列该药的药用部份。方剂中第一个草药名称,一般都是种草药在为通用的名称。方剂中的用量,一律依传统习惯,沿用旧(一斤为十六两)。

三、每种草药解说后均有全页面手绘黑白插图一幅(少数有两到三幅),这些插图是全书的点睛之笔,绘制清晰,手法娴熟,纤毫入微,完全可称得上是一部“贵州草药图鉴”。图注中正名下方附有植物的拉丁文学名,以便作植物科属鉴定时查对。

四、书中后附“本书常用植物学名词解释”,对草药形态描中常用的植物学上些名,作了简明扼要的解释,井附有插图。其次是“主治病症用药引”,分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诸类病症用药,方便快速以病找药,对症下药,救急治病最后是“别名案引”,按首字笔数排列,以便快速查找

《贵州草药》第一集共1141页,第二集共1147页,两册厚达九厘米。锁线装订,套以棕色塑料外封,内页纸张柔韧洁净印刷质量可臻上乘,正文前厚纸印刷的数页红体毛主席题词、林彪题词、最高指示等均保存完好。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是饱含革命精神用心、用情来做每一件事。虽说当时出版业较为萧条,种类单一,但编纂人员水准是很高的,他们逐字逐句审核,一丝不苟。《贵州草药》校雠精审,几无一字错误,堪称一部伟大的药用植物图谱范本。即便是到了今天,它有其不可估量的借鉴和参考价值。那些简单实用的诸多民间验方,仍可作居家必备的常见病应急治疗之用,抑或是当做野外植物考察的好帮手,也很有意义的。

书中版权页没有注明发行量,如今恐怕是难以查证了,但数量估计不会低。两册定价各1.60元在当时不算便宜,一般普通群众依然舍得掏腰包,也都纷纷购置一套于家中,以备不时之需。我很清楚地记得童年在父母家中看到过,小时候我爱流鼻血,家母翻看这两本书,外婆去院子后面山坡采摘青蒿给我熬药喝

遗憾的是,《贵州草药》之后就再也没有重新出版发行过,或许是文革的因素使其失去了再版的可能性,大多已销毁或流入旧书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像第一集的“疯狗药”,产于兴义,专治狂犬病;“(音产于兴义,专治鼻疳“癣药”产于兴义,专治“雷打不死药”,产于榕江,专治跌打重伤第二集的“都米阿”,产于雷公山,专治浮肿、骨折;“普渡”,产于兴仁,专治虚弱头晕、咳嗽等;“鼻利朗”,产于剑河一带,专治难产、癞子、瘰疬等这些稀见、独特而又具有特效的草药,在网上也好、百度也好,几乎查询不到任何有关的信息。凡此种种,在书中颇为不少。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及研究者去抢救、发掘,以造福人民。八十年代,贵州省中医研究所编纂了一部《贵州中草药名录》(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该书收集常见植物药、动物药古生物药及矿物药共2857可与《贵州草药》相互参照,惜其一无药物插图,二无验方举例,较《贵州草药》差之远甚。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超过6万人使用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高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民网202061

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45页)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中医药必将迎来一个脱胎换骨焕发青春重振辉煌的新时代,而贵州的中草药宝库,也一定会大放光彩、有所作为的

出诊.jpg

Scan Image_115(1).jpg                                                                                 以下为第一集目录及插图

Scan Image_91.jpgScan Image_92.jpgScan Image_112.jpgScan Image_93.jpgScan Image_94.jpgScan Image_95.jpgScan Image_96.jpgScan Image_97.jpgScan Image_98.jpgScan Image_99.jpgScan Image_100.jpg

以下为第二集目录及插图

Scan Image_101.jpgScan Image_102.jpgScan Image_103.jpgScan Image_104.jpgScan Image_105.jpgScan Image_106.jpgScan Image_107.jpgScan Image_108.jpgScan Image_109.jpgScan Image_110.jpgScan Image_115(0).jpgScan Image_111.jpgScan Image_115.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